慢性子的人才是隐藏的聪明人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快节奏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导宗旨,说话要快,走路要快,行动要快,这才会向成功的道路迈进,一副成功人士的果断模样,被人们所钦佩;而慢性子的慢条斯理,总被人看作反应迟钝、呆头呆脑,然后会遭受各种讽刺和讥笑。 1、慢性子,是拒绝莽撞,三思而后行 其实,这个时代高速发展,资源有限,所以人们都积极争取,所以才会觉得慢性子格格不入,那是人们对慢性子的人存在的巨大偏见,做事之前深思熟虑,才能规避掉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弯路,往往更稳妥。 孔子云:三思而后行。可是当今这个时代,“说做就做”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提倡。可我觉得,做之前还是得想一想,脑袋空空向前冲,会造成令人难以想象的失误。单位前不久招进大批实习生,整个办公室热闹了许多。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转正,于是看起来都很奔波劳累,但细细观察就有所区别。 有些人怒刷存在感,做事热情高昂、风风火火:有活儿来了抢着做,不管擅不擅长,揽下来再说;距离deadline还有好一段时间,就能把任务提前完成。可是他们一腔热情交上来的作品,却差强人意。各种问题都暴露在上交的这个成果里面,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,而且在过程中从来没有进行询问过,而是囫囵吞枣、直接跳过。其中一个小伙子,在遇到不擅长的工作时,用一种自认为很不错的方式解决问题,险些造成大错。 还有些实习生,看着不起眼,但接触几次后,发现他们做事沉稳细致,思虑周全。接到任务后,想好了才会开始着手。遇到问题从来不会冲动解决,而是虚心求教,耐心学习。每天把手头的小事做得有条有理,反而没花多少时日就熟悉了部门工作。 俗话说,一口不能吃成个胖子。社会的浮躁气息太浓,以至于很多人都求快不求稳,却忘了慢工出细活。或许有些工作需要高速高效,没有那件事能一步到位的,高效率的背后必然少不了每一小步的尽善尽美。速度和效率不能对等,急躁和果断也不是一回事,把深思熟虑当作优柔寡断,是最愚蠢的想法。电视剧里面的雷厉风行的职场人,如果套在你身上,往往会造成东施效颦的效果,这样的结果,当然一点都不酷。 2、慢性子的人,更懂享受生活 急性子的人,每天做事就很急,ta拥有的确实比别人多了,可是生命中很多细小的美好都流失了。如爱人的一枚轻吻,孩子的一声呢喃,父母的一次欲言又止,朋友的一句有空再聚……人会慢慢变老,父母孩子的身影渐行渐远,爱人的浓情蜜意慢慢减少,朋友的问候声终于不再有消息,想改变自己却发现无力从心,慢下来发现该放手的很少。总是讲今天先忙明天再说,这样的急性子,还怎么享受生活? 慢性子的人,他们懂得享受生命中的美好,因为他们从来就明白,生活的本质不是为了疲于奔命,而是用来慢慢体会的。我有个老同学Y小姐,毕业之后做了会计。不是没有过加班到深夜的经历,却能把单身生活过得井井有条。每个周末,她都省下去餐厅叫外卖的钱,自己买菜、做饭、烘焙、摆盘、拍照;泡一杯花茶、捧一本书能坐一下午;偶尔画画、练字、健身、摄影、做手账……每个兴趣爱好把周末装点的都格外美好,自我提升的同时还磨炼心性。 有人问她到底有多闲,能耐得住性子做这些?她只是说,工作都是很累的,你是要过上班灰头土脸、下班一滩烂泥的生活,还是工作时有条理、空闲时不乏小确幸的生活,选择权都在自己身上。当年在学校,她是众人嘲笑的对象,傻傻的呆呆的,什么都不是那么突出;但对比如今,那些曾叱咤一时的学生干部成了事业强人,忙得连聚会都没来过;有的一年到头饮食不规律,肠胃炎老犯,有的还焦虑出抑郁症了;可看看温吞迟钝的Y小姐,不温不火地,却过上一种最聪明的小日子。 现在的快节奏生活,造成了很多的来不及,来不及吃早餐,来不及看风景,来不及散步,来不及说晚安。从前的人习惯去张罗一桌好饭,而现在却习惯捧着外卖三下五除二;从前的人读书写字,看遍山水美景,如今的人却捧着智能手机傻笑,不是刷朋友圈就是刷微博。从前车、马、邮件都慢,喝酒品茶不亦乐乎;从前日色也慢,走在路上,慢慢去看远处风景,无限美好。其实,扬鞭策马不如闲庭信步,慢下来,生活或许会更美好。